此承上而言,无论伤寒中风,邪传少阳,病在半表半里,有柴胡证,但见一证,便以小柴胡随证加减治之,不必待其悉具也。张璐曰:多汗□语,下证急矣。
今脉不大,弦而滑数,则知非木土为害,乃宿食为病之热利也,故不用黄芩汤,而以大承气汤下之也。 湿之为病,或因外受湿气,则一身尽痛,或因内生湿病,则发热身黄。
厥阴之脉,起足大指,循股内入阴中,环阴器抵少腹,贯心膈。方有执曰:热少厥微,邪浅也,所以手足不冷,而但指头寒。
少阳、阳明病多,则以大柴胡汤和而下之。彼此相兼合,而有轻重多寡之不同,谓之并。
此少阴脉而表反热,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阳,是表热阳衰也。 盖上虚而无阴以济,总由下虚而无阳以温也。
此非药不胜病,乃无向导之力也。 张璐曰:伤寒五、六日,邪入厥阴,其热深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