谵语者,属阳明热实,可下之证也。盖禁人汗、吐、下三法,皆不可轻用,当俟其经行,必热随血去而愈也。
湿郁而蒸,气逆而不下行,故微烦头眩。医见脉大,以为有热,饮以冷水,欲以水寒胜热而作汗,里先虚寒,又得冷水与之相搏,则冷结上焦,必至咽噎塞而气逆矣。
小便利者,是阴未竭,犹可治也。吴茱萸气味俱热,药病不合,故反剧也。
凡伤寒热炽者,其阴必虚,六、七日虽当传里之时,设表证仍在而大下之,则阴伤而阳亦陷。则真武、四逆,诚不啻三年之艾矣。
经又曰: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。邪之解也,必于所旺之时,亥、子、丑乃太阴所旺之时也。
脾主腹,故腹满为太阴主病。痛者,液竭而失其所荣养也。